发布时间:2023-12-11
私域这件事情并不神秘,最早的形态是直销,后来是微商,再后来是社交电商,再后来是B2C的品牌私域。这种变化之间隐约有一条主线,即优质供给入场+合规化。如今,货品越来越优质,销售工具越来越正规,营销策略越来越细分,私域的付款形式也从一开始的聊天转账转变成了小程序付因此,私域的出现是一脉相承的,它的本质是与用户建立了更强的信任关系,降低前端投入,提升后端产出。
1、企业为什么要做私域?
“私域流量”爆火最直接的原因,是公域流量红利的减退,企业不得不开始建立自己的“流量池”。私域流量的核心,是真实的用户关系。通过私域,品牌方可以和消费者进行更高频次更深入的交流,占领用户时间,强化用户心智,也可以通过私域和用户建立起更信任的关系,呈现品牌独特的人格魅力,让消费者更了解、更信任品牌。
私域和公域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:公域的货架是固定的,流量是不稳定的,这种模式以货架、商品为中心,要不断地买流量、做转化;而私域的人群是固定的,要为这群人不断地输出内容。
公域像大海,而私域是鱼塘,做品牌和做公司唯一的机会是公域私域联动,两条腿走路。私域是品牌实现整体增长的最好的切入点。
2、究竟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做私域?
1)高频、低互动(包装食品饮料、家庭护理)
微信朋友圈X新奇内容利于激发兴趣和裂变;
性价比抑郁驱动决策,尤其对于囤/补货场景。
2)高频、高互动(母婴)
使用效果、周边知识在兴趣和决策环节异常重要;
社群在跨品类比较中非常突出。
3)低频、低互动(3C数码)
功能、产品对比信息驱动决策;
零售商+官媒。
4)低频、高互动(奢侈品、美妆、时尚鞋服)
微信体系,尤其品牌公众号+KOL激发兴趣;
社群在跨品类比较中非常突出。
我们发现,高频、高互动的行业(如母婴、美妆等)更加适合做私域运营,而低频、低互动的行业(如汽车、房产)更加适合用私域做线索孵化与管理。
3、平台流量思维和私域电商思维的区别是什么?
平台流量思维:以商品为中心,用商品的低价、折扣、促销驱动购买,流量大多来自于平台的采买;
私域电商思维:以用户为中心,用KOL、KOC的影响力驱动成交,流量大多来自于公域引流。
二者对于品牌方都是不可或缺的。最理想的状态是,在公域通过内容获取流量的同时,不断沉淀自己的私域流量,为单个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获取更多价值,同时通过分享裂变让老客户在私域端直接带来新客户。
4、私域当前主要的运营模式有哪些?
我们发现,当下布局私域的品牌,多是高频复购、多SKU的品牌。这些品牌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做私域运营:
中心化的运营模式——这种模式将客服人员对外的形象标准化,打造一个统一的人设,以一个统一IP的形式去运营私域,如完美日记的“小完子”、元气森林的“小元子”、Wonderlab的“营养师”等。这种模式适用于线上有一定比例销售额的品牌,重线下销售的品牌不适用。
导购模式——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运营模式,门店的导购是主要的运营人员,如母婴渠道品牌“孩子王”,其门店的导购都是国家认证的育儿顾问,除了在门店为客户提供服务,也在企业微信上服务用户。这种模式适用于有线下门店的品牌。
分销模式——这同样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模式,主要依赖KOC(关键意见消费者)制作内容并进行传播,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微商,如梵蜜琳、麦吉丽等;一些社交电商也可以纳入其中,如生态农产品社交电商平台归农。
当然,私域很重要的一部分价值在于卖货,获得业绩,不过与此同时,还有一部分价值在于运营粉丝,赋能品牌。